支原體是一類無細胞壁的微生物,廣泛存在于人體和動物體內,大多數支原體不會引起疾病,但有一些支原體對人類具有致病性。支原體的感染途徑一般有性接觸傳播、呼吸道傳播、間接傳播、產道感染、血液感染等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(yī),根據不同的原因,在醫(yī)生指導下給予相應的措施。具體如下:
1、性接觸傳播:成人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支原體,感染部位通常在尿道粘膜。與多人發(fā)生性關系、男方有尿道炎、衛(wèi)生習慣差等一般都容易感染。建議避免不潔性行為,使用避孕套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支原體傳播的風險。
2、呼吸道傳播:感染者的鼻咽喉氣管分泌排出,一般會經口鼻分泌物與痰的飛沫而傳播。建議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避免在空氣不流通的場所長時間逗留。盡量避免直接接觸呼吸道疾病患者,如佩戴口罩、勤洗手等。
3、間接傳播:通過接觸帶有支原體的衣物、牙刷或浴室等公共環(huán)境中,沒有做好衛(wèi)生消毒工作,使人與病原體產生接觸,則容易被感染。建議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、浴巾、牙刷、剃須刀等生活用品。在公共場所如公共浴室、游泳池等地方,盡量避免接觸不明的水源或空氣。
4、產道感染:新生兒會經生殖道分娩而出,如果母親患有尿路感染的情況,生殖道內則可能有支原體生存,此時就容易經母嬰途徑進行傳播。建議孕婦在懷孕期間應積極進行產前檢查,確保胎兒健康。如果孕婦已經感染了支原體,應遵醫(yī)囑進行治療,以免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。
5、血液感染:支原體可依附在紅細胞上,通過血流運行至身體各個部位,導致各個器官產生病變。應告知醫(yī)生自己的感染情況,避免因醫(yī)療器械消毒不嚴格而導致交叉感染。
此外,支原體感染通常可遵醫(yī)囑使用大環(huán)內酯類藥物,如羅紅霉素、阿奇霉素等,以及喹諾酮類藥物,如氧氟沙星、環(huán)丙沙星等。還可以遵醫(yī)囑使用四環(huán)素類藥物,如四環(huán)素、多西環(huán)素等進行治療。在日常中要避免過度勞累,過度勞累可能會降低免疫力,使病情加重。